如何讓你的 HTML5 產品活得更久?看看這5個要素

HTML5“我覺得還能多活1秒”這是W創始人三水老師在其主題演講上給出的答案,當然三水老師言外之意並不是在具體時長上。事實上,沒有人能保證H5能活多長時間,但可以做到如何讓品牌在用戶大腦盡可能停留更的長時間。也就說,我們不能把注意力放在H5身上,而是如何將品牌更好通過H5走進用戶內心。故事化、場景化、強互動、參與感、社交性這5要素融入H5中或許能讓你的H5活更久。

1.故事化
毋庸置疑,H5本身是一个信息承载和传达的工具,你不能把它想得多么伟大。而让信息能快速传播,就是让信息会说话,有人性在里面。讲故事是让信息快速传达的最好方式。你要将品牌故事融入H5,借助H5的技术优势将品牌价值文化理念传达给用户,让其永久的记住你,这才是关键。一加在推广新手机的H5中,就很好的将个性、坚持、品质的一加竹质手机的品牌理念融入到韩寒的简历,结果这个H5火爆了整个朋友圈。

story2. 場景化

事實上,場景化可以和故事融合在一起會更加形象,但這裡我把它單獨闡述。場景就是我們生活的家裡、寫字樓、餐飲、電影院、商場、公交地鐵、節假日…的這些場所和情景,而H5的設置中,融入這些場景一是讓用戶能在參與中,找到熟悉感以更容易的接受裡面的信息,二也是最重要的,場景承載的品牌信息,能在用戶過後在某個特定場所裡,喚起他們的認知,從而加深用戶對品牌的印象。我們總是對自己熟悉東西感興趣,沒有用戶會冒險接受未知信息的。所以,場景化的​​H5設置能讓品牌更久的駐紮用戶內心。還記得滴滴打車給寫字樓評分的H5嗎?滴滴打車基於自己目標用戶的高頻率活動場所寫字樓,推出了這款H5,這很難不讓用戶在夜晚加班後想起滴滴打車可以帶他們回家。

s3.強互動

場景化與故事化,在某個角度上已經確定用戶能快速接受H5承載的品牌信息。但要加深他們對品牌的印象,那麼H5設置上讓這些場景能生動起來,最好能還原現實場景,比如現在流行的AR、VR就是在行駛這樣的功能。場景現實化、加入互動機制,能讓用戶進一步感知體驗H5宣傳的品牌產品,提高對產品的購買慾望。蘇泊爾“誰先住進你新房”在設置中將空氣淨化器吸怪味的產品功能,很好融入到互動機制中,用戶點擊長按吸怪味,整個頁面就像淨化器在工作,配合場景設計,讓用戶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ar4.參與感

真正能和讓用戶更好的理解品牌是讓用戶在參與進來深入感知,雖說小米的參與感已被說爛,但不得不承認擁有能讓用戶參與體驗的H5會更加有趣和讓用戶喜愛。你可以結合產品本身的特性以及用戶的喜好進行參與機制的設置。優衣庫為推廣春季新裝,推出自主拼裝H5遊戲,就能讓用戶過一把購買前為自己裝扮的體驗,同時滿足用戶的創造表現需求。

engagement5. 社交性

當然,要讓品牌能傳播得更遠還需在H5上融入社交性,借助用戶的社交關係鏈傳播。社交需求是用戶存在社交媒體的核心,通常用戶會通過談資、幫助、比較、炫耀、窺視…..與好友維持或促進社交關係。因此,在H5設計中,應融入了這些能讓用戶分享的動機。如果你是土豪想用錢來促使用戶轉發,效果是有的,但是給你帶來的是一堆無用數據,因為那不是促使用戶分享的真正動機,自然品牌就不能被他們記住。 UC瀏覽器在520”我們心存感應嗎“H5中就融入了關係比較的社交屬性,朋友圈是個神奇的地方,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真正與好友的關係如何或在一個圈層中好友之間的關係比重如何。當然這個遊戲並不能測出什麼來,但很好的將UC傳達的”趣發現,最走心“瀏覽器的品牌理念傳遞給用戶。

socialH5能活多久,真得很難預測。或者就那麼幾秒,也許能活個一周。但我們需明白,在這短暫時間內,我們能否將品牌的信息準確無誤的傳遞給更多用戶,並讓用戶易感知,留下好印象,然後在某個場景能想起你的品牌,進而做出購買行為的可能。

轉: 如何让你的 HTML5 产品活得更久?看看这5个要素

 

 

凱度2015年《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

凱度年初發布的一項社交媒體滿意度調查顯示,中國用戶開始擔心社交媒體給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只有64.7%的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帶來了正面影響,與去年相比大幅下降了12.1個百分點。

全球調研巨頭凱度集團(Kantar Group)連續第二年發布了《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該報告同時也指出,社交媒體的使用正在從大城市裡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群擴張到更小的城市、更多年齡組別和教育水平不那麼高的人群。另外,隨著中國人越來越多地使用移動互聯網,騰訊的微信已經成為了中國社交媒體領域的霸主。

凱度集團是全球最大廣告傳播集團WPP的市場調查分支機構。本次調查利用了大數據挖掘,微博文本分析,微信訂閱號文本分析和網上實名制調查四個渠道,共覆蓋60個城市,6.6萬個實名樣本,7.11億次微信文章點擊行為和200萬條原創微博內容。

有13,341名實名註冊用戶參與了該報告的網上調研部分,其中64.7%的用戶表示社交媒體對他們生活的影響是正面的,與一年前相比下降了12.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有12.2%的用戶表示社交媒體讓他們的生活變糟了,幾乎是去年6.7%的兩倍。餘下的23.3%認為社交媒體對他們的生活沒有什麼影響,也較一年前的16.5%更高。根據這些數據所折算出的平均滿意度得分為68.0分,比去年的73.4分有明顯下降。

1.社交媒體用戶與中國城市居民差異

該報告中還通過針對53,112名中國城市居民的連續性調查發現了社交媒體用戶特徵的變遷。與一年前相比,城市居民中使用社交媒體的比例從去年的28.6%上升到了34%。 90後替代了80後成為了社交媒體用戶中最大的年齡組別(37.7%),而60後、50後及年齡更高人群的比例也都在上升,唯一下降的是曾經“一家獨大”的80後—他們的比例從44.8%大幅下降到了30.8%。

社交媒体用户与中国城市居民差异“任何新生事物都容易受到大家追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追捧會出現下降。社交媒體也不例外,”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媒介與消費行為研究總經理沈穎評論道。 “與此同時,微信使用時間的加長,人們發現微信所關聯的人已經從比較小的朋友圈擴展到大的寬泛的交際圈,抓屏的時間越來越長,頻次越來越多,且垃圾和重複信息充斥,這引起只瀏覽不評論不互動的人群從39%上升至46%,增加了7個點,而且社交疏離型人群增長2.1個點。”

“另外,社交媒體的無孔不入也讓大家對隱私更重視,希望最高度保護隱私。有不少人因為社交媒體而被別人打擾到了正常的生活,”沈穎解釋說。

本次報告的中英文全文和相關信息圖已經通過凱度中國觀察網站(cn.kantar.com)發布。該網站提供來自凱度及旗下公司的中國商業數據,通過網站的數據庫,記者可以免費、便捷地獲取商業、技術和消費相關領域的深度數據和專家評論。

  1. 微信傳播內容及互動機制研究
    凱度旗下專業社交媒體分析公司CIC跟踪了50個最熱門微信訂閱號在107天中所獲得的71,276,971次用戶點擊以分析什麼樣的訂閱號受歡迎,以及人們在微信平台上願意看什麼內容。監測時間段為2014年8月1日至11月15日。

CIC發現50個最熱門微信訂閱號中有15個娛樂賬戶,它們所發表的文章獲得了49%的點擊。相比之下,新聞信息類訂閱號雖然有10個擠進了前50,但加起來只佔了5%的點擊。

微信传播内容及互动机制研究對於這50個最熱門訂閱號而言,它們平均每篇文章有39,531個閱讀,154個贊。令人意外的是,熱門訂閱號發表的文章數並不多:平均一周只有21篇文章。對於前三名(搞笑視頻、生活小助手、關愛八卦成長協會)而言,平均數更是低到每週16篇。

3.微博熱門話題研究
CIC的微博文本監測項目跟踪了1萬名真實微博用戶在一整年中(2013年11月16日至2014年11月15日)所發布的2,098,575條原創微博,以理解人們在微博上聊的熱門話題。

娛樂依然是最熱門的分類(25.4%),但是新聞事件在微博上很明顯更受到關注,它以接近20%的份額(19.6%)排名第二,其它的分類是健康美容(15.7%) ,工作學習(14.3%),旅遊(12%),和其它(13%)。

微博熱門話題研究儘管有不少人認為人們在社交媒體上會更多地表現出負面情緒,但CIC研究了微博上發表的表情符號,證明了這種假設是錯誤的:有67%的表情符號是正面的,只有33%是負面的。最常用的三種正面表情符號依次是[哈哈],[偷笑]和[呵呵]。而最常見的三種負面表情符號則是[怒]、[淚]和[悲傷]。

0“中國社交媒體領域依然在快速變化。營銷人員需要通過系統化的研究來更好地了解消費者們是如何各種平台的,他們是如何通過微信和微博來創造、接收和分享信息的, ”CIC的創始人兼CEO費嘉明(Sam Flemming)表示。 “我們相信儘管現在微信佔據了統治地位,但這個領域並不是贏家通吃的。你可以通過微博來感知人們在討論什麼,而微信的訂閱號們更像是各種更現代、更適合分享的雜誌。我們的研究表明了只有綜合利用多個平台才能實現與消費者進行有意義、吸引人和有效的溝通。”

報告信息圖:
報告信息圖:

轉: 凯度2015年《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

Instagram開放廣告功能

instagram今日,Facebook旗下圖片社交應用Instagram在其官方博客宣布,面向所有類型的廣告主開放廣告功能。這款有著超過3億用戶的社交應用,受到眾多的廣告主追捧,而得益與母公司Facebook在移動廣告的探索,Instagram也開始嘗試各種廣告形式。

在圖片的下端,Instagram用戶除了點贊和評論以外,還可以通過右下方的拓展按鈕獲得更多的廣告信息,圖中的廣告由於來源於一款應用,所以拓展按鈕顯示的是“安裝”,如果是服裝品牌,那麼這個拓展按鈕顯示的就是“了解更多”或者是“現在購買”。

instagram當然,背靠著強大的Facebook,Instagram這次推出的不僅僅是“廣告按鈕”,在廣告位的背後,Instagram還安置了強大的API應用程序接口,方便第三方廣告商更加直觀的便捷地自動管理廣告位,同時還能通過這些接口獲得用戶的數據,了解用戶的年齡,性別,生活喜好等等,而這些前沿技術的支持都是來自於Instagram母公司Facebook的傾力支持。 Instagram的全球業務總監James Quarles表示,若不是Facebook的技術支持,完成這些廣告位的開發將至少耗去Instagram數年的時間。

shopnow之前外界一直質疑Instagram的廣告會影響使用者的用戶體驗,而從現在Instagram開始正式投入的一些廣告來看,這樣的“破壞性”顯得非常小,廣告位的設置和平時Instagram的照片推送並沒有太大差別,而且廣告投放的內容應該也是經過了一番斟酌,都是些符合Instagram“畫風”的圖片。

另外,儘管Instagram之前也和不少大品牌合作過,但是通過應用提供外部購買鏈接是Instagram的第一次大膽嘗試。對於眾多品牌商來說,Instagram這次的嘗試是一次巨大的商機,因為以Old Navy這樣的服裝品牌商早就表示過,Instagram作為商業購買渠道的潛質是非常巨大的。而對於電商,金融業和旅遊業的品牌商來說,Instagram的吸引力更是致命的。與這些行業的品牌合作的廣告公司Nanigans的CEO Ric Calvillo說道:“只要Instagram能為我的雇主們持續吸引顧客,付多少錢我們都願意。”

而目,Facebook擁有近200萬廣告主,這些廣告主對Instagram 也很感興趣。其中就包括了Chef’s Roll這樣主打美食的公司,從廣告和Instagram的特質來說,能夠誘發食慾和激情的圖片很合適在這些廣告位上出現,因此類似Chef’s Roll一類的企業應該能夠成為Instagram非常優質的合作夥伴。

Instagram的多樣廣告形式可解決了廣主的不同需求。此前,如果用戶覺得這個廣告很贊,真的想買這些商品,那麼用戶很難便捷地完成購買流程。而全新的“一鍵購買”按鈕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Instagram的廣告位還是有一定限制的,由於APP本身是定位相對小眾,走清新風格的應用,許多風格匹配的品牌就難以入駐Instagram,這給廣告位的後續商業開髮帶來了一些限制。

轉: Instagram开放广告功能,加入一键购物和用户定向等功能

星巴克新招:星冰樂 GIF 創意動圖

starbucks用年輕人喜歡的內容形式與年輕人溝通,星巴克想到了GIF。

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在手機上看搞笑的GIF動圖,基於這一洞察,星巴克與廣告公司Swift以及表情輸入應用Popkey合作,針對星冰樂推出了一系列重口味與小清新並存的有趣動圖,作為表情包嵌合在了Popkey應用中。而這些表情中包括了喝咖啡的馬,手持星冰樂的貓等等奇葩場景。

s而想要獲得這些表情,顧客必須首先下載Popkey的應用,並且對手機的鍵盤設置做出相應的調整後,才能從Popkey總下載到星巴克的這一系列GIF。這樣的新奇創意對於星巴克和Popkey來說,都在嘗試新型內容形式與與年輕一代溝通。

PopkeyPopkey的創始人Adrian Salamunovic對這次的合作感到非常有意義,他認為這是“輕品牌”營銷(subtle branding)的一種嘗試,品牌的形象並沒有直接地給消費者看,而是用更加藝術和有趣的手法展現了出來,同時傳播品牌的手法也能通過朋友間的聊天完成,可能效果比直接的廣告來的更加好。但是這些表情包到底效果如何目前還不得而知,Popkey拒絕透露這些表情的下載量,他表示:“我們的應用有50%的用戶是每個月都保持活躍的。”

轉: 星巴克新招:星冰乐 GIF 创意动图

2015年全球30強媒體主:Facebook受益於移動化成增長最快媒體主

facebook谷歌作為全球最大的媒體主優勢愈加明顯,去年與其競爭對手的距離明顯拉大。據實力傳播近日發布的《2015全球三十強媒體主》報告:谷歌的廣告收入比第二大媒體主迪士尼高出136%,去前這一數字為115%;其廣告收入甚至超過了第二大和第三大媒體公司(有線電視運營商康卡斯特Comcast)的廣告收入總和。

實力傳播自2007年起發布《全球三十強媒體主》研究報告,根據各媒體主的廣告收入進行排名,從而了解各媒體主在營銷領域的地位。這裡的“廣告收入”包括所有與廣告相關的收入(具體定義見文末)。

谷歌的增長受益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銷售的不斷增長,消費者隨時隨地都能使用谷歌最核心的搜索功能,特別是線下消費者用谷歌進行搜索比價。消費者能在最便捷的時間和地點搜索和查看內容,這為谷歌推送展示廣告以觸達目標受眾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使展示廣告成為谷歌業務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但是移動化最大的受益者是Facebook,它是該報告中增長最快的公司。 Facebook去年的廣告收入增長了63%,為了鼓勵用戶更頻繁的全天訪問,Facebook積極擁抱移動科技,將廣告信息無縫融入內容信息流中。 Facebook在該報告中位列第十。

增長第二快的是百度,去年廣告收入增長了43%。中國廣告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搜索技術的不斷優化,推動了百度的增長。百度是第14大媒體公司,排名在其數字領域的對手雅虎(18位)和微軟(21位)之前。

增長速度第三位的是巴西最大的媒體主巴西環球電視台Grupo Globo,去年廣告收入增長了15%。跟百度一樣,Globo處在快速發展的新興廣告市場中。不過巴西最近的經濟困境可能會在短期內影響Globo的進一步發展。

除了百度和Globo之外,還有一家來自發展中市場的媒體主,即CCTV。中國是全球第三大電視廣告市場,而CCTV佔中國電視廣告市場近25%的份額。在過去的十年中,CCTV的廣告收入規模擴大了三倍多。但中國的電視媒體正面臨著在線視頻和其他數字媒體的激烈競爭,CCTV核心業務的廣告收入增長可能會越來越困難。

榜單中共有五家純互聯網媒體主,他們是谷歌、Facebook、百度、雅虎及微軟。這五家公司的廣告收入達710億美元,佔全球數字廣告收入的68%,去年這一數值為67%。可見數字廣告的份額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大的平台,而且這種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實力傳播預測部門負責人Jonathan Ba​​rnard表示:“數字媒體和新興廣告市場的快速發展,鞏固了谷歌、Facebook、百度和Globo這類媒體主的地位,削減了成熟市場中傳統媒體主的份額。排名前列的數字媒體公司控制著數字廣告市場,但他們面臨著來自層出不窮的顛覆性創新者的挑戰。雖然一些新興市場的媒體主在拓展業務上面臨短期挑戰,但我們預期未來幾年將有更多來自新興市場的媒體主進入前三十的位置。”

  • 廣告收入的定義
    這裡的“廣告收入”指來源於支持廣告業務的所有收入,如電視、平面、搜索、社交媒體等的廣告收入,以及從這些業務衍生出的其他收入,如報刊的發行收入等。這個排名清晰地展示了廣告主和代理公司所面對的全球媒體主在規模和議價能力上的情況。報告包含了2013年財年的數據,以確保所有上市公司的收入數據一致性。

跟之前的報告相比,我們將廣告收入定義的範圍縮小,排除了一些第三方內容的簡單再分配收入。這意味著對於付費電視的提供者,我們只計算其出售廣告的那部分收入,​​即只計算其和營銷相關的那部分收入。因此今年的排名和上一版有很大不同。

全球前三十大媒體主排名

媒體轉:2015年全球30强媒体主:Facebook受益于移动化成增长最快媒体主

社交媒體經理的一天:如何做好社交推廣

對於一位社會化媒體經理來說,每天或多或少都要與社交網站打交道,從一個跳轉到另一個,分析數據、提早籌劃內容,完成著五花八門的任務。作為社會化媒體經理,你的工作量、工作流程是否與別人相仿?大家是否做著一樣的任務?書寫著類似的內容?最重要的是,做同樣的任務時,是否都會花費相同的時間?

社會化媒體經理的每日工作安排

社會化媒體工具Socialcast,對經理人的時間表數據進行處理,繪製出有趣的信息圖表。顯然,社交媒體經理每日的工作,可以把一天裝得滿滿噹噹。

早晨
查看電子郵件
回复、轉發推文
在社交網站上發帖
發布博客文章
策劃內容
與內部團隊交流

下午
寫博文、創建新內容
提示團隊社會化媒體、工具的重要性
再次瀏覽社交媒體網站及跟貼

晚上
回顧一天的統計結果
註冊聊天、網絡會議及活動
準備隔夜、次日清晨的社會化媒體信息
再次查閱電子郵件

這些待辦事項列表和你的像不像?

social media當然,社會化媒體管理得方式仁者見仁。菲諾拉·霍華德(FinolaHoward)在LinkedIn上,分享了自己日常的社交媒體時間表,每天只需要1個小時:

使用SocialOomph審查新增的Twitter粉絲。訂閱合適的,忽略其他。
衡量工作。將反映較好的帖子在電子表格或其他文件中備案記錄,日後完善內容的時候即可引用。
準備一天的推文、帖子。
為每一個社交媒體渠道準備好各自獨特的內容——Facebook、Twitter、LinkedIn、Google+。
回复、參與。一個小時中,有15分鐘要撥給它。也可以考慮在午餐或者一天即將結束的時候完成這一工作。
檢測粉絲、訂閱者的參與水平。

尼爾·帕特爾(Neil Patel)介紹了一種流線型社會化媒體攻略。簡單快捷,能夠節省每天泡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

使用社會化媒體工具管理帖子。
在社交媒體上花費30分鐘,比如,去查找適合在網上分享的好內容。
將客戶服務請求分配給客戶服務團隊。
每週一次數據分析(或每兩天一次)。
使用社交媒體管理工具進行分析。

從不同的時間表中能夠了解到什麼

上述社會化媒體經理的時間表大相徑庭。有些人從早到晚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有些卻只用一個小時的時間。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時間表?
上文涉及了兩類不同的時間安排,分別出自全職、兼職社會化媒體經理人。
全職社會化媒體經理——需要負責撰寫博文,兼職經理——大部分時間都用於社交。不過,通常人們都知道自己屬於哪一陣營——以社會化媒體營銷為生,每週工作40小時?還是僅僅是在其他工作之外,客串一把社會化管理的角色?

社會化媒體經理的12項任務
1 閱讀、選擇內容(Curating)
這可能會在處理內容更新的時候扮演起重要角色。經理人需要有豐富的內容資源以供閱讀,有足夠的時間讀完它們。
2 精雕細磨(Crafting)
一旦找到了想要分享的內容,就該去思考如何表達。隨著時間的推移,打磨社會化媒體內容就會變得得心應手。對擬標題、強有力的文字表達等有所經驗,就能歸納出理想的方式,輕車熟路。
3 發帖(Posting)
這一點上,社會化媒體管理工具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比起需要在幾個不同的渠道中反复登錄,一個管理工具賬號搞定全部跨平台,顯然更快捷輕鬆。
4 調度(Scheduling)
提前寫好用於更新的內容,準備好在任何不便更新的時間段(如晚間、週末)進行發布。
5 統計評估(Measuring)
發布更新後,需要圍繞每個帖子挖掘數據。每篇文章有多少次點擊?參與度如何?哪些統計對你來說最重要?

6 分析(Analyzing)
有了統計數據,就能夠進行分析並製定未來策略。在分析數據的時候,可能會發現改變發佈時間會有益處,或決定將更多注意力放在某種內容之上。不斷的統計、分析,可以挖掘出潛在的機遇。
7 回复(Responding)
有時讀者會在內容下進行回复或直接與你取得聯繫。社會化媒體經理人的一天中,總要有一些時​​間留給回复、點贊。
8 監聽(Listening)
除了回應,耳朵也要靈敏——通過監聽或優化搜索工具,獲得有關你及品牌的相關對話內容提醒。如果沒有合適的工具,可能會錯過不少內容。
9 參與(Engaging)
除回复外,還要參與社區及其他活動。通過聊天、評論、活動等與其他人接觸,或訂閱、交友、點贊、轉發內容。
10 助人(Helping)
人們可能會找你探討問題,有時這也要歸入社會化媒體經理的工作範疇,需要盡可能處理好(也可以將這一問題轉發給客戶支持團隊)。

11 規劃(Planning)
未來社會化媒體營銷的路線圖是怎樣?每隔一段時間,經理人們都需要跳出自己細碎的工作,規劃未來的藍圖。
12 實驗(Experimenting)
策劃新的想法來進行嘗試,評測結果、分析數據、規劃時間、細微調整、起草文案、發布。

社會化媒體經理的日常工作​​清單
1 Mindbrew Creative的每日清單
瀏覽社交媒體的最新消息、熱門話題。
在Twitter發布推文。
向Facebook發佈內容。
更新LinkedIn的個人或公司頁面。
發佈到Google+個人頁面及圈子中。
發佈到Google+公司介紹。
為最新的成果拍照。分享至Pinterest、Instagram、Facebook、Tumblr。
與粉絲、有影響力的人進行溝通。

2 Hootsuite的每日清單
張開耳朵,了解用戶在談論哪些有關你家品牌的話題。
掌控數據——參與數據、新粉絲、網站點擊率(CTR)、廣告投資回報(ROI)等。
注意背後——跟踪競爭者。
建立新的聯繫。
每日至少分享一個“滿意客戶”的案例故事。
了解客戶查詢的內容。
建立自己的內容流水線。

3 Business 2 Community的每日清單
每個賬戶至少更新一次。
為之前一天所發帖子所獲的所有評論點贊。
每個網站至少回复五次。
至少與一個新人取得聯繫。
至少轉發一次別人的內容。
回復自己收到的所有有價值的消息。

社會化媒體團隊
上文提到,社會化媒體經理人可以分成兩個不同的類型:全職、兼職。是否還存在著第三種?
在社會化媒體工具Buffer團隊中,社交媒體經理的工作由一組員工協力扮演:1人負責更新,1人負責參與,1團隊進行支持、回复、滿意度相關工作,1人負責博客、其他網站的內容、雜項公告等,1人負責更新、每週主持一次Twitter聊天、每天進行評論、回复。客戶滿意度團隊每天都需要花時間在Twitter上答疑解惑、回复。多達10位員工,需要涉足社會化媒體的管理工作。

社會化媒體經理是怎樣的
當然,這也許算得上是不錯的工作。每天你可以與別人進行交流,分享有用的內容。全職社交媒體經理,肩負大量的工作任務,每天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會隨著戰略規模呈指數增長。

轉: 社交媒体经理的一天:如何做好社交推广

香港互聯網產業:佔盡先機卻自縛手腳

互聯網的發展,推動著全球經濟更新換代,但在香港,這一趨勢似乎並不明顯。十幾年前,香港在互聯網領域還遠遠走在內地前頭。作為世界上最早普及互聯網的地區之一,香港本地電訊服務商早在2000年左右就做好了本地通訊網絡的基建工作。

5總部設於美國的全球互聯網內容分發網絡服務商AkamaiTechnologies表示,香港的互聯網連接速度,在2013年達到全球第一。而谷歌調查指出,90%的智能手機普及率也使得香港在亞太地區處於領先水平。

十幾年後的2014年可被稱為中國內地的「互聯網年」。在線消費服務平台、功能多樣的移動客戶端程序,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甚至是過去幾乎為國有機構壟斷的金融業務,也遇到了來自諸多網絡融資理財平台的強力挑戰。與供給方的熱情相對應的是旺盛的全民需求。伴隨著網絡基建平台的優化,終端設備的智能化及熟悉網絡科技的新生代崛起,互聯網正在無孔不入地滲入內地人的生活,並超越香港。

獨立的發展路徑演化出了香港獨特的網絡生態。然而驚奇的是,互聯網在香港並沒有出現內地那般全民熱捧的火爆生態。當下的香港不僅沒有產生內地那樣體量龐大的網絡巨頭,互聯網對港人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也不如內地那般深刻。在零售、金融、信息三大互聯網主要滲透領域,香港的保守姿態讓人稱奇。

不慍不火的網絡零售
「買港貨」的時尚在內地一直熱度不減,由於內地零售商品的質量問題頻發,消費者往往更願意選擇外國進口產品,幾乎免進口稅的香港則成了最好的進口物品流入點。然而轉運方式卻顯得頗為原始——水客們「化整為零」把進口奶粉、藥品、化妝品等裝進自己的大小背包、旅行箱,每日往返深港多次。

可不僅是面對來自內地的消費需求,就連香港人自己的日常消費也貌似和互聯網無甚關聯。無數的飲食店、零售商舖、百貨商場早在70年代就已於都市高樓的底層遍地紮根。對於絕大多數香港人而言,衣食住行用品基本上是只要下樓就唾手可得,就算需要偶爾購買高檔用品,也可在一小時內到達銅鑼灣、旺角等繁華商圈。

「內地需要網購,可能是因為在附近實體店買不到滿意的商品,香港本地購物方便,也就不怎麼需要網購了吧」。阿偉是一名香港記者,據他介紹,自己很少使用淘寶或亞馬遜等網站,「至少在商店裡,我還能現場體驗一下產品是什麼樣的。」

1於是內地風靡的網購在香港不那麼流行也就不足為奇了。以淘寶香港站為例,快遞從內地送達香港至少需要兩天左右,而最低30港幣起步的運送費和平均1%的在線交易手續費,也大大降低了原本即使是平靚正貨品的吸引力。如果碰到產品質量問題,內地的淘寶族可退貨可轉讓,而貨到香港一般已超過退換時間,也鮮有人願意支付高昂的跨境速遞費退貨轉讓。而如果是從亞馬遜等國際站點購買的貨品,更需要花上100港幣以上的運費以及兩週左右運送時間。

香港本土零售巨頭在網售業務上也有所行動。市場佔比近八成的兩大零售寡頭百佳和惠康,均有配置在線銷售網點與移動程序,分別利用自己在全港近260家的網點完成配送服務。然而由於缺乏其他網絡平台的有效競爭,高達500港幣的包郵門坎在面對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費者時,則顯得稍遜誠意。而直到今年2月2日,香港電視傳媒集團才正式發布自己旗下的網購平台,第一次真正實現了本土電商對線下店網的整合,而這相比淘寶網已經晚了10年。

互聯網金融: 缺乏開拓精神
如果說香港的網購業務難成大氣候更多是因為本地人需求疲乏,那麼另一個內地近年來如火如荼的事業——互聯網金融,恐怕就更多得歸咎於金融界人士近年來的開拓精神過於乏力了。

作為眾所周知的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無論是在透明的法制、龐大的市場還是專業的人才角度看,在香港發展金融業務本應具備有無與倫比的先天優勢。然而就在近兩年內地在線支付、眾籌平台、網上理財等新金融領域熱情高漲時,香港倒是安靜地看不到這場正在醞釀的跨界顛覆的影子,彷彿有些太淡定。

其實本港的金融機構信息化進度開始較早,在線支付、網上銀行服務等已經成為諸多金融機構的標準配置,但是這些網絡平台依然只是實體金融機構的延伸,並沒有形成一股獨立的金融勢力。銀行金融速度慢、財仔金融費用高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

2直到2013年6月,香港首個網上社交借貸公司WeLab才開始正式運作,並分別以「我來貸」和「WeLend」兩大平台分別運作於陸港兩地。 WeLend平台以個人小額貸款為主營業務,截至目前已有18000多人(基本以每天100人的速度增長)在線登記,借款超過13億港元,雖然僅僅是去年香港銀團貸款920億美元總量的九牛一毫,但就在一年前,WeLend的業績還只是3000人和2億港元而已,本港需求潛力可見一斑。

對於公司未來的發展,WeLab創始人龍沛智充滿信心。一方面,由於審批快、成本低、項目靈活,WeLend與銀行和財務公司相比均具有比較優勢。另一方面,公司已經受到諸多國際資本的青睞,經過多輪融資已籌款上億美元。

據龍沛智介紹,限於《證券及期貨條例》內有關「集體投資計劃」的規制,目前WeLend平台依然以公司股東資金提供借貸,相比之下其在內地的「我來貸」則寬鬆得多,募集公眾資金再面向社會藉貸幾乎無法律阻礙。

缺乏互聯網文化是香港金融業所面臨的另一大問題。 「在香港,金融人在銀行、大公司裡會比較舒服」,龍沛智認為這種對大公司的迷信實際上阻礙了創業者的腳步。 「香港人和創業公司合作,投資者擔心你什麼時候倒閉。內地反而是學習,先做事再分利益。」

在龍沛智看來,現在的內地互聯網金融有非常多的東西讓香港借鑒。 「我們非常重視讓香港一些好的經驗複製到內地,內地一些好的經營業能複製到香港。」

網絡信息:人才流失嚴重
「搜尋信息用Google和Yahoo,聯繫朋友用WhatsApp和Facebook,看視頻用Youtube,工作用Gmail」,這是一篇舊新聞報導裡對如今香港人處理信息的形象描繪。國際化的力量賦予了美國互聯網巨頭摧枯拉朽般的進逼勢頭,而香港也只能同其他地區一樣,最終被這些「外國勢力」一統江湖,原本潛在的本土互聯網信息業也「出師未捷身先死」。

「香港的初創企業要面對的困難是資金缺乏和人才不足、市場小的三重壓力。」立法會議員莫乃光在接受《亞州財經》訪問時如是說。

3據一位之前參與過互聯網創業團隊的內地港校畢業生介紹,有些香港互聯網創業還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比如微信的前身Talkbox、大中華區流行的手機遊戲「神魔之塔」,還有西方流行的9gag網站​​,但是香港搞互聯網創業最大的問題還是成本太高。 「香港的科技人才流失很嚴重,現在是差錢也差人」。

Vincent之前在香港的一家遊戲公司工作過兩年,據他介紹香港的信息產業工作「更多的是側重於為金融領域服務,在新興的部門感覺沒有太多機會」。而他如今的東家——一家專注於可穿戴設備與智能家具的美國公司,因為覺得相比香港「有更好的硬件產業」,而在去年將自己的區域研發中心安置在了深圳。

一直以來,高房價、高人工成本的問題都使得香港人在擇業時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目前信息科技專業學生,如果畢業後進到一家大公司,可以每個月至少有13000多港幣生活無憂,要是進入金融機構的科技支持部門,待遇將更加可觀。可如果選擇互聯網創業,就意味著這一切都要被迫放棄,而去擁抱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其實早在15年前,香港就曾經歷過一股互聯網浪潮。作為世界上最早普及互聯網的地區之一,香港在1999至2000年左右曾出現大量互聯網相關企業,部分更成功上市,政府甚至在港島西側特設「數碼港」這一創業孵化器,來發展互聯網的美好願景。不過,由於部分成功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只為概念股,市盈率被炒得過高,但盈利能力未達預期,最終於2000年泡沫爆破,股價大跌。不少互聯網公司開始裁員減薪,部分公司被逼結業或被收購。泡沫後大財團們對互聯網不再有信心,無論是私有化退市還是科技業務轉型,資本不再圍著互聯網創業者轉,持續至今。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曾經建言,「香港的目標不是要生產技術,而是要聰明地儘早及在最有利的時間,運用已存在的成熟技術做增值工作」。毫無疑問,對於香港這樣一個發達經濟體而言,回頭走製造業的老路已是不可能,創意產業與科技創新毫無疑問是未來的不二之選。然而目前高昂的運營成本之下,人才紛紛外流,產業又從何打造?

轉: 《亚洲财经》五月号 香港互聯網產業:佔盡先機卻自縛手腳

 

大數據如何應用於企業運營

大數據數據在企業運營的不同層次有著不同的作用,也對應了不同的應用方法論。本文抽像出大數據應用於企業運營的不同層次以及相應的應用方法——大數據企業運營應用金字塔模型。大數據企業運營金字塔分為7個層面,包括數據基礎平台層、業務運營監控層、用戶洞察與體驗優化層、精細化運營與營銷層、業務市場傳播層、業務經營分析層和戰略分析層。企業在考慮大數據應用時,此模型可以作為基礎的參考方向。

direction數據基礎平台層
數據基礎平台層是大數據企業運營應用金字塔的最底層也是整個金字塔的基礎層,如果基礎層搭建不好,上面的應用層也很難在企業運營中發揮效果。沒有數據或者沒有高質量的數據,所有的分析和數據挖掘都是誤導。數據基礎平台層的目標是把企業的所有用戶(客戶)數據用唯一的用戶ID串起來,包括用戶(客戶)的畫像(如性別、年齡等)和用戶行為等,以達到全面的了解用戶(客戶)的目的。數據基礎平台層的搭建有三大關鍵:

(1)確定用戶唯一ID。
企業需要確定打通用戶(客​​戶)數據的唯一ID,可以考慮用會員註冊號,或手機號或者身份證號等。企業在構建會員註冊體係時,最好是使用用戶手機號作為會員賬號,這樣方便後期整合其他外部數據源;同時使用手機號的好處在於未來可以基於手機號向會員開展相關的營銷活動;

2)有效的解決數據孤島問題。
擁有大數據的企業常常有多個業務部門,而且不同業務部門的數據往往孤立,導致同一企業的用戶各種行為和興趣愛好數據散落在不同部門,出現不同的數據孤島,導致企業的數據資產不能很好的整合使用。解決數據孤島的問題,需要高層重視並授權給公司級的中立數據部門,企業從上往下,有意識強有力的去整合不同業務部門的數據,解決數據孤島,打通數據;

(3)解決數據有效管理和計算的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和規範手段把數據管理起來。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是存在數據倉庫裡面的數據具體的含義是什麼,以及如何高效的存儲和計算。通過數據接入系統和元數據管理系統,我們可以有效的管理數據的定義和相關計算邏輯;通過分佈式文件系統、分佈式數據庫等方法解決高效存儲的問題;通過大數據查詢分析計算、批處理計算、流式計算和內存計算等計算模式以及大數據計算任務調度系統等方法解決高效計算的問題。

業務運營監控層。業務運營監控層主要目的是幫助企業監控業務運營情況的健康度,快速發現問題並定位問題原因。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搭建業務運營的關鍵數據體系,在此基礎上開發可視化的數據產品,監控關鍵數據的異動,並可以定位數據異動的原因,輔助運營決策。在業務運營監控層,如果企業構建了實時計算的能力,那麼很多業務運營中問題就能更快的發現。因此,業務運營監控層的工作有兩大關鍵:

(1)梳理數據體系。
數據分析師和業務負責人一起梳理業務的數據體系,尤其是對關鍵數據如KPI數據進行系統化的拆解和梳理。 KPI數據的梳理可以以假設該數據下跌開始進行梳理。以活躍用戶為例,假設某產品的活躍用戶數下跌,一方面可以通過物理拆解的方式層層下鑽找出影響模塊,即某產品的活躍用戶下跌可能是因為該產品的子模塊活躍用戶下跌引起,我們可以對該子模塊進一步拆解分析原因,拆解的過程也是數據體系搭建的過程;另一方面,可以對活躍用戶的相關因素進行數據化梳理,如新老用戶的構成、用戶質量、推廣渠道質量的變化等多種維度進行數據化梳理;

(2)打造數據異動監控產品。
企業需要構建靈活和智能的數據異動監控產品,並把梳理好的數據體系封裝在數據異動監控產品中。數據異動監控產品需要有三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數據可視化程度高易讀性好,通過該產品可以清晰的看到數據體系和數據間的脈絡;第二方面,通過算法實現異動原因的定位;第三方面,智能的告警功能,一旦關鍵數據的關鍵節點出問題,並可以通過短信、郵件等方式周知相關人員。

用戶洞察/體驗優化層
這一層主要是通過大數據來洞察用戶行為和偏好以及監控和優化用戶的體驗問題。這一層面既運用了結構化的數據來洞察和優化,也運用非結構化的數據(如文本)來洞察和優化。前者更多的是應用各種用戶行為模型來實現,後者更多的是通過監測微博、論壇和企業內部客服系統的文本來洞察和優化。具體包括以下兩大方面:

(1)用戶洞察。
利用大數據技術抓取微博、論壇和企業客服系統等文本數據來洞察用戶對產品的關注點和走勢,實時掌握用戶需求及動向;基於大數據的用戶行為數據分析,並結合用戶調研,深度掌握用戶潛在需求和預期;對企業內部數據進行系統化梳理後,為企業內部數據用戶搭建自助分析工具,協助企業內部數據用戶(如產品經理、營銷人員)靈活提取和分析數據,幫助他們進行相關研究和決策;

(2)體驗優化。
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構建各種用戶體驗監測模型來進行用戶體驗優化。如電商用戶購買行為的漏斗模型,監控用戶進入首頁、查看商品產​​品詳情、把產品放到購物車、購買以及支付等各環節之間轉化率來發現用戶購物過程的體驗問題;通過大數據技術監測用戶使用產品的評價以及時發現產品體驗問題,並提交給相關產品或服務部門進行調整和優化。

業務運營監控層和用戶洞察/體驗優化層這兩個層面終極目標是實現企業運營健康度監控的智能化,這兩層面做出的工具好比是人體的體溫計、血壓計、B超、CT等工具,我們用這些工具就能快速透視企業運營中那一模塊或者環節發生問題,以輔助相關人員進行及時的改進。

精細化運營和營銷層。這一層主要的目的是通過大數據驅動企業進行精細化運營和營銷。實現精細化運營和營銷有六方面關鍵:

(1)構建基於用戶的數據提取和運營工具。
運營和營銷人員通過簡單的條件配置(如選擇男性、18-24歲以及特定興趣愛好),便可把用戶信息提取出來,對相應的用戶進行營銷或運營活動;

(2)構建基於大數據的CRM系統。
傳統的CRM系統只關注企業內部數據,而大數據時代的CRM不僅僅是整合企業內部數據,還需要整合更多的外部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獲取更多實時和多元化的用戶行為和偏好數據,為企業潛在用戶、存留用戶打標籤,構建多維度及實時的用戶視圖,更有效掌握不同用戶的價值,對不同用戶實施不同的營銷策略;

(3)構建基於大數據的營銷活動數據挖掘體系。
通過數據挖掘提升用戶對營銷活動的響應(如點擊率),常見的數據挖掘算法有決策樹、邏輯回歸等,通過這些算法有效的提前識別最有可能參與活動的用戶,或者發現潛客;

(4)推廣渠道質量監控和防作弊。
通過大數據手段建立營銷推廣渠道質量的監控模型,實時的監控推廣渠道的效果和質量,防止渠道作弊,及時優化和挑戰推廣策略和預算;

(5)通過數據挖掘的手段進行客戶生命週期管理,做到實時對不同生命週期的客戶進行實時標記和預警,並把有效的活動當成商品一樣及時的推送給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客戶;

(6)客戶個性化推薦。主要是用個性化推薦算法實現根據用戶不同的興趣和需求推薦不同的商品或者產品,以實現推廣資源效率和效果最大化。

業務市場傳播層
這一層面要做到通過“性感”的數據分析和挖掘來輔助產品進行傳播,主要有兩種實現方式:

(1)製作有趣的數據信息圖譜。
相信大家都不喜歡看產品的公關軟文,而更喜歡看好玩的有趣的內容。互聯網上內容的傳播更是如此。第三方數據公司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4年的數據顯示,10-29歲的網民佔所有中國網民的55%,而這些用戶偏年輕、偏“屌絲”,所以這些受眾更喜歡“性感”的內容。某電商平台曾經通過統計其購買胸罩C-Cup以上的用戶地區分佈,發現西安的網民相對比例最多,並發布了這個數據,暗示西安女生身材好,引起不少“屌絲”網民傳播。而某社交平台在則基於其8億多活躍用戶披露“逃離北上廣”數據圖,發現11%的用戶在春節後逃離了北上廣,並引起央視的深入報導;

3(2)提供數據可視化產品。
如某搜索引擎廠商,提供關鍵詞搜索指數,讓關注此關鍵詞的用戶可以實時掌握該關鍵詞被網民關注的走勢,在提供此服務的同時,也形成了該搜索廠商的品牌傳播效應。另外一個案例是,某互聯網地圖服務上基於其位置定位數據,向網民展示了春節期間的全國春運出行熱度圖,以可視化的大數據產品形式來展現全國春運動態,網民可以在動態的出行熱度圖上查看某城市的人口遷入、遷出線路排行,並能進行飛機、汽車、火車等不同出行方式的熱度對比,由此來知曉某地區春運的出行熱度。全國春運出行熱度圖被央視報導,可見這樣結合社會熱點的數據可視化產品更被關注。

業務經營分析層和戰略分析層。
這兩個層面更多的是運營傳統的戰略分析、經營分析層面的方法論,擁有大數據的企業在這兩個層面的優勢在於其分析的數據可以來自大數據,並且數據更新速度快,快到可以按照小時來更新甚至是分鐘級的速度更新,傳統的戰略分析、經營分析一般是按月來統計;另外一個優勢在於大數據的數據來源更多,可以對非結構化的數據進行更多的深入挖掘和洞察。但有兩方面需要注意:

(1)有很多企業錯誤的把“業務運營監控層”和“用戶洞察/體驗優化層”能做的事情放在經營分析層或者戰略分析層來實施。我們認為“業務運營監控層”和“用戶/客戶體驗優化層”更多的是通過機器、算法和數據產品來實現的,“戰略分析”、“經營分析”更多的是人來實現。很多企業把機器能做的事情交給了人來做,這樣導致發現問題的效率較低。我們的建議是:能用機器做的事情盡量用機器來做好,尤其是“業務運營監控層”和“用戶/客戶體驗優化層”,在此基礎上讓人來做擅長的經營分析和戰略判斷;

(2)在變化極快的互聯網領域,在業務的戰略方向選擇上,數據很難預測業務的大發展方向,如果有人說微信這個大方向是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研究出來,估計產品經理們會笑了。我們認為,如果能利用數據通過機器、算法、或者人工的手段,把經營的現狀和問題及原因洞悉的特別清楚已經很不錯了,這樣決策層就可以基於這些情況進行更好的“拍腦袋”決策。

從本質上來說,數據在業務運營監控、用戶洞察和體驗優化、精細化營銷和運營、輔助經營分析中能起到比較好的作用,但在產品策劃、產品創意等創意性的事情上,起到的作用較小。但一旦產品創意出來,便可以通過大數據AB測試,數據驗證效果了。總之,本文只是提綱挈領的介紹了大數據在企業的落地方案。還有更多的細節和方法論未能展示出來,後面的文章將繼續展開。

轉: 大数据如何应用于企业运营

品牌借勢#黃曉明Angelababy領證#

@黃曉明在微博曬出結婚證,@angelababy 隨後轉發,宣布兩人正式領證結為夫妻,今年38歲的黃曉明和26歲的baby已相戀5年。

微博作為微博大號的二人,這條發步微博瞬間成為熱點,而品牌們開始跟進,借勢營銷。

最快的自然是“熱點之王”杜蕾斯,在黃曉明發出微博後13分鐘就在官方微博發布了文案和配圖。

杜蕾斯@肯德基微博以兩條紅豆派為配圖。

肯德基@麥當勞跟進的及時,只是配圖是不是有點太隨意了?不過,麥當勞近期微博部分內容互動性不錯,值得關註一下。

麥當勞

@可口可樂歌詞瓶上線了,直接用了​​相關配圖,省力但略生硬。
可口可樂轉: 品牌借势#黄晓明Angelababy领证#,杜蕾斯以13分钟胜出

Snicker香港最新亮瞎眼廣告,肚餓語錄笑翻全城!

Snicker如今的商品營銷手段多多,廣告更是創意無限。最近士力架在香港投放的新系列廣告就打著“十做九錯,全因肚餓”的口號,大大調侃了多名政治界人物和藝人,雖然該語錄沒有點名分別來自於誰,但是如果小伙伴們平常有關心香港的時政八卦,相信也能心領神會。

1.陳豪
1

語錄出處:陳豪在2003年的電視劇《帝女花》裡面飾演崇禎皇帝,大家都知道的香港人習慣了說話中夾雜英文,而“check 嚇”正是中招率極高的一句。於是就出現了明朝皇帝讓周卿家幫他check嚇各地的欠稅問題。重點是當時在場那麼多演員和工作人​​員都沒有發現這個bug,看來“check嚇”真的已經深入港人骨髓了。

2.鍾樹根
21

語錄出處:陳豪是串錯了台詞,而這位立法會議員則是因為發音不標準遭到網民的取笑。 2014年4月,在砲轟當時的港鐵行政總裁韋達誠未有及時匯報高鐵工程延誤,鍾樹根發言時說了一句:shame! shame on you!但是怎麼聽都像是same,那個h生生被他吞了。

3.唐英年
唐英年

語錄出處:那是2012年的冬天,唐英年還是特首候選人,他當時回應記者提問時說道:“捍衛核心價值是最核心的核心價值,我在政府9年,自問對捍衛核心價值,做到’加零一’,做到十足。”所以核心價值到底是什麼?說了半天還是不知道。

4.董建華
4.董建華

語錄出處:今年1月,董建華召開記者會,會上一名陳姓記者自報姓名後準備發問,董建華問對方:“貴姓呀?陳生。”全場聽到立即爆笑,但董建華則不以為然,淡然置之。後來小編再看視頻,覺得有可能董伯伯提問“貴姓呀?”的時候已經反應過來了對方的姓所以後面再自我肯定一下,配合他當時點頭的動作這樣的解釋比較符合邏輯。

5.連詩雅
5.連詩雅

語錄出處:又一個因為英文不好而中槍的。 。 。 2013年《速度與激情》的男主角保羅撞車身亡,網上一片哀悼之聲,連詩雅也發了條Instagram留言,但是她把Rest In Peace寫成Rest In Piece,又引來一番吐槽。\

轉: 士力架香港最新亮瞎眼广告,肚饿语录笑翻全城!